面瘫修复现状
医网摘要: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显微外科技术开始应用于面瘫修复,开创了带血管神经肌肉游离移植修复面瘫的新方法。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显微外科技术开始应用于面瘫修复,开创了带血管神经肌肉游离移植修复面瘫的新方法。应用带血管神经肌肉游离移植治疗晚期面瘫,术后可出现自主的,较为对称、自然的微笑表情,被多数学者认为是迄今为止,治疗晚期面瘫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具有其它术式所没有的优越性,是晚期面瘫治疗的发展方向。但该种方法必需在患者的供区及受区同时进行手术,手术范围和手术创伤都相当大,而且手术指征严格,对年老、体弱、不能承受该手术者及儿童都有较大的手术风险。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手术的难度较大,手术的效果不恒定,对移植神经的再生及移植肌肉的再神经化都无法调控,即使高年制、最熟练的手术医生也无法对手术的最终效果予以准确地预测,医生和患者双方都必须承担手术失败的巨大风险。 即使手术成功但因移植肌的块状运动,带来的面部呈片状的收缩改变,也未必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手术医师必须具备熟练、精巧的显微外科技术及相应的面部整形外科的基础技能。这些要求都使得该术式较难在基层医院推广。
由于表情肌的肌纤维纤细,其神经支配程度远较骨骼肌丰富,面肌纤维动作十分精细,各部位表情肌纤维方向都不相同,而表情运动更是因人而异、丰富多彩,所以单靠一、二块供肌是无法代替所有的表情肌的。而且神经再生时有可能发生再生轴突的迷路和错位,使其支配的面肌动作产生误动或联动,使得面部,协调对称的动作受到影响,直接影响到面部表情的展现与表达。到目前为止,尚无理想的移植的供肌,尽管文献报道使用的供肌有多种,但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欠缺,没有完全达到理想供肌的要求。也有很多供肌由于手术解剖困难、手术操作复杂、创伤过大,多年无人问津而被淘汰。因此,获得良好的供肌以及对面神经再生的有效调控,必将是今后的研究方向之一。此外应用局部肌肉修复面瘫的非显微外科的术式研究也必须进一步深化,使该种术式能普及到基层医院,让广大的面瘫患者都能获有效的基本医疗,使之回归社会。以往对面肌瘫痪修复研究较多,然而大量的晚期面瘫的患者遗留下:面肌收缩乏力,面肌误动,面肌联动,面肌表情动作协同性障碍的研究尚少。如何将面瘫后遗症进行精细地、准确地分类,然后进行个性化地修复,这些都将是面瘫后遗症修复的研究方向。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对面瘫修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多年来我们的研究也获得不少临床成果,多种修复晚期面瘫的术式研究成功,有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的游离肌肉移植术,有非显微外科技术的局部肌肉移植术等等。近年来我们通过对面瘫后遗症的按神经和面部表情肌的解剖及功能状况进行分类细化,已经对面瘫修复由单纯的口角动作的重建发展为:个性化、联合应用多种术式、系列化的面瘫面部畸形修复,为今后临床面瘫修复的规范提供我们的经验。
本文来源: http://zhengxing.ew86.com/zxmr/20101025/321498.html
责任编辑任泽威
- 面瘫的基本知识
- 中医面瘫修复的治疗方法
- 面瘫修复术后的护理
- 中医治疗面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