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瓣移植的分类
医网摘要:既往的分类其一是按形态分,可分为扁平皮瓣与管形皮瓣(即皮管),其二是按取材及修复缺损部位的远 局部皮瓣移植
既往的分类其一是按形态分,可分为扁平皮瓣与管形皮瓣(即皮管),其二是按取材及修复缺损部位的远 局部皮瓣移植
近而分为局部皮瓣与远位皮瓣(带蒂皮瓣)七十年代后由于对皮瓣血液供应,血管分布研究的深入,而提出了按皮瓣血循环类型的分类法,即将皮瓣分为任意皮瓣与轴型皮瓣二大类,在轴型皮瓣中又有直接皮肤动脉、肌皮动脉、动脉于网状血管及肌间隙或肌间隔血管等类型。后三种血管供应若在手术时不能将深部的血管干包含在皮瓣内,则只能作为任意皮瓣应用。新的分类如下:
任意型皮瓣
1.局部皮瓣(又称邻近皮瓣) (1)推进皮瓣(又称滑行或滑行推进皮瓣) (2)旋转皮瓣 (3)易位皮瓣包括Z成形术 2.邻位皮瓣 3.远位皮瓣(直接皮瓣、直接携带皮瓣)。
轴型皮瓣
1.一般轴型皮瓣 2.岛状皮瓣 3.肌皮瓣 4.游离皮瓣(又称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 5.含血管蒂的复合组织移植 皮管型皮瓣(皮管)及筋膜皮瓣是按形状及层次而描述的,可分属于前二大类,即按其是否包含有知名血管为轴心而定。
皮瓣移植术手术适应症
增强局部血运
改善营养状态如放射性溃疡,褥疮等,局部营养贫乏,伤口很难愈合,通过皮瓣输送血液,改善局部营养状态,因而这种皮瓣最好是局部轴型皮瓣或岛状皮瓣,且不需作断蒂手术,这样不仅可以保持修复区的良好血供,并可望有较好的感觉恢复。 皮瓣移植修复洞穿缺损
洞穿性缺损的修复
如面颊部洞穿性缺损,除制作衬里外亦常需要具有丰富血运的皮瓣覆盖。此外鼻梁、上腭等处的洞穿性缺损,阴道膀胱瘘或直肠瘘的修复亦须按照洞穿性缺损的治疗原则施行手术,包括衬里组织和覆盖组织两部分。
器官再造
如鼻、唇、眼睑、眉毛、耳、阴茎、手指的再造皆以皮瓣为基础,再配合其他支持组织(如软骨、骨、筋膜等)的移植。
修复创伤
修复有肌腱、骨、关节 、大血管、神经干等组织裸露的新鲜创面或陈旧性创伤。对有深部组织(肌腱、大血管、神经)缺损或外露的创面,不稳定疤痕紧贴骨面或合并有溃疡的瘢痕,为了加强局部软组织的厚度,或为后期进行肌腱、神经、骨、关节等组织的修复,都应该施行皮瓣修复。
逆行设计
逆行设计或"剪裁试样"是皮瓣设计必不可少的步骤,其大致程序如下: 1.先在供皮瓣区绘出缺损区所需皮瓣大小,形态及蒂的长度; 2.用纸(或布)按上述图形剪成模拟的皮瓣; 3.再将蒂部固定于供皮瓣区,将纸型(或布型)掀起、试行转移一次,视其是否能比较松弛的将缺损区复盖,如此在病床上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和可以耐受的体位,模拟比试的设计方法叫逆行设计,也叫皮瓣逆转设计法,它是防止设计脱离实际情况行之有效的措施,在手术前讨论时是不可忽视和省略的,因为只有通过这种逆行设计才能检验我们所设计的皮瓣,其具体大小,位置、形状能否与缺损区吻合,病人对这种体位能否耐受。所以任何皮瓣设计均应通过此法检验。 (1)依缺损区用纸剪出所需皮瓣大小形状 (2)将蒂部固定于供皮瓣区以检视蒂部所需长度 (3)将所剪的皮瓣试样平贴到供皮瓣区,检查是否合适
本文来源: http://zhengxing.ew86.com/zxmr/20110311/354462.html
责任编辑王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