腭裂修复手术步骤详解
医网摘要:切开成形两侧的硬腭的粘膜骨膜瓣,并使其后退为软腭。在切开和分离粘膜骨膜过程,边切边分边止血,必要时压迫片刻,确有活动性出血可结扎止血。
[手术基本步骤]
1.切口 沿硬腭的齿龈缘2~3mm切开粘膜,深达骨膜深层。向后直到上颌结节,再弯向外侧,绕过后磨牙向外向后延伸切口。切开两侧裂隙缘,显露软腭的肌肉,前端横过硬腭转向裂隙,与裂缘切口重叠[图2 ⑴].
2.形成硬腭粘膜骨膜瓣 切开硬腭后在骨膜下分离粘膜骨膜瓣,边分离边用1∶200000肾上腺素盐水小纱布压迫止血。分离至硬腭骨后缘时需注意不要损伤腭大血管神经束。两侧分别进行边分离边止血,形成两块硬腭的粘膜骨膜瓣[图2 ⑵].
3.松解腭大血管神经束 对裂隙小于1/3腭宽者可省略此步骤。裂隙宽度等于或大于腭宽1/3者需要松解腭大血管神经束。在腭大孔穿出的腭大血管神经周围钝性分离其外周组织,切勿损伤血管神经束。在磨牙后内显露翼钩和腭帆张肌,稍加钝性分离,不凿断翼钩,即可使两侧粘膜骨膜瓣向内松解,缝合时可无张力,保证切口愈合[图2 ⑶].
4.缝合 两侧粘膜骨膜瓣和犁骨粘膜瓣成形缝合后,缝合悬雍垂及软腭鼻侧粘膜,在鼻侧打结。然后缝合肌层,使裂开的肌肉在中央缝合牢靠,恢复其正常的解剖结构。最后缝合口腔侧的软硬腭的粘膜层,结打在口腔侧。多数采用3-0尼龙单丝线缝合,术后反应轻,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图2 ⑷ ⑸].
[手术步骤]
(一)两瓣法(改良的Dorrance手术)
本法适于修复软腭和软硬腭裂。
1.切开成形两侧的硬腭的粘膜骨膜瓣,并使其后退为软腭。在切开和分离粘膜骨膜过程,边切边分边止血,必要时压迫片刻,确有活动性出血可结扎止血。如裂隙宽,两瓣在软腭处张力大,可进一步分离软腭的两侧切口和钝性分离腭大血管神经束,使软腭和两瓣在中央缝合处的张力得以缓解。
2.对软硬腭裂需作犁骨粘膜瓣成形术(同基本步骤)。如单纯软腭裂不需此步骤。
3.缝合 按层次缝合,各层次创缘要对准,避免各层的张力。两侧的创面填入碘仿纱布保护创面,压迫止血及缓解软腭张力。最后清点纱布,无出血后结束手术[图2 ⑷ ⑸].
(二)两大瓣法
它是两瓣法的改良术式。该法适于完全性腭裂及中央性腭裂。切口延长到前牙[图3 ⑴].形成两大瓣与分离腭大血管神经束同两瓣法。在成形犁骨粘膜瓣缝合后将两大瓣覆盖其上,逐层缝合关闭裂隙。两侧创面用碘仿纱布堵塞保护创面。
(三)T形咽后壁瓣法
T形咽后壁瓣可上提软腭,缩小鼻咽腔,促进鼻咽腔的闭合。
1.在咽后壁作T形切口,横切口平行软腭后缘,长2~3cm;纵切口长2.5~3.5cm.切口深达椎前筋膜[图3 ⑴].
2.沿切口钝性分离两三角形组织瓣后,再切开悬雍垂及软腭缘,然后将两三角形组织瓣的斜边与软腭鼻侧粘膜缘相缝合,在鼻侧打结,一般各侧缝合3~5针,使软腭上提。最后缝合软腭肌层及口腔侧粘膜,关闭裂隙[图3 ⑵].
(四)岛状瓣法
硬腭的主要血液供应是由腭大孔穿出的腭大血管神经束,该血管神经直达硬腭前端[图4 ⑴].根据该解剖特点,可将硬腭前端作成约1.5×2.0cm岛状粘膜骨膜瓣,用以闭合鼻侧粘膜后退后的缺损区,使软腭后退无张力。
首先形成两侧粘膜骨膜瓣[图4 ⑵].翻转该瓣,在骨膜的浅层可见腭大血管神经束,从其根部的粘膜骨膜瓣上分离出来,直达硬腭前部岛状瓣的后缘,在此水平面切断粘膜,成形岛状瓣[图4 ⑶].
在软硬腭交界处的鼻侧粘膜面分别在两侧作横行减张切口,使鼻侧软腭后退,形成缺损区,然后将已成形的岛状粘骨膜瓣翻到该缺损区,粘膜面面向鼻侧,创面面向口腔侧。在鼻侧[图4 ⑷]缝合打结。该瓣大小最好不超过2×2cm3,以免骨膜骨化后影响软腭活动功能。最后,将两侧粘膜骨膜瓣缝合[图4 ⑸].
(五)犁骨粘膜瓣成形术
为加强硬腭的鼻腔侧修复,常需利用犁骨粘膜瓣修复硬腭裂隙,补充加强硬腭的修复,减少鼻侧瘢痕组织形成,对裂隙宽者可更好地关闭硬腭裂隙,减少术后裂开的发生。
在裂隙的健侧犁骨粘膜和硬腭粘膜交界处切开、分离粘膜瓣,形成犁骨粘膜瓣。将裂隙对侧缘切开,分离硬腭的鼻侧粘膜瓣,与已成形的犁骨瓣缝合。双侧完全性腭裂的病人需形成两侧犁骨粘膜瓣,与对侧鼻侧粘膜瓣缝合。在鼻腔侧缝合打结。
本文来源: http://zhengxing.ew86.com/zxmr/20101101/326055.html
责任编辑任泽威